深度洞察
京津冀创新创业生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01 13:55:00| 浏览次数:

       一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北京对周边的创新资源具有虹吸效应,创新创业表现出北京一家独大的特点。天津与河北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2014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4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的纲领。京津冀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逐步成形。它的特点主要是:体量上北京一枝独秀,但是种群结构多样化;创新环境政策导向明显;生态位适宜度不匹配。

(一)创新创业活动规模北京“一枝独秀”,种群结构多样化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基地。根据《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2016-2017》中的数据,北京2016年度R&D经费投入占全国6.01%,SCI论文数量占全国15.6%;技术国际收入为88.9亿美元,占全国21%。2016年北京市输出技术成果成交额为3712.5亿元,占全国比重高达35.1%,同年天津成交额为602.32亿元,而河北则仅为60亿元。从专利申请数量上来看,北京2016年专利申请数量为18.9万件,天津为10.65万件,而河北仅为3031件。从京津冀三地高技术行业2015年的截面数据来看,北京2015R&D经费投入高达天津和河北的2.35和3.59倍。可见从创新能力来看,北京不仅在京津冀,在全国也是独占鳌头,天津的数据略次之,河北则远远落后于京津两地。

(二)政策引导京津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逐渐走上种群多样、协同演化的道路

虽然北京在京津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活跃程度都遥遥领先,但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修复,渐渐走上种群多样、协同演化的道路。北京市“一枝独秀”的场面有所改变。例如天津过去一直是重要的贸易港口,现在依托“双创”的契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不断涌现。截至2016年年底,仅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就累计新落户“双创”类企业超过3100家,占到新落户企业总数的65%。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区域的短板,不断向京津学习,尤其是石保廊地区,高层次谋划布局打造了标志性战略性创新平台——京南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同时河北省完善了科技成果转移转换机制,打造创新创业环境,引进众创空间100余家。此外,雄安新区的建设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适宜度有错位

1. 生态位宽度较窄,区域内种群生态位不能有效衔接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宽度表示一个物种所占有资源的总和,可以用来描述在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对资源的占有情况,生态位越宽说明该产业占有资源越多,生存能力越强,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从资源占有程度的评价结果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的高技术产业在主体结构和发展环境上的差异反映了区域内的产业梯度性。从三次产业的划分来看,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高,同质化竞争加剧;而从进一步细分的行业来看,三地产业结构梯度性增强而互补性减弱,京津主要是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而河北是以装备制造、钢铁冶金为代表重化工业,在这种结构性错位的影响下形成了断崖式差距,导致河北在被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难协同。

2. 生态位适宜度较低,与其他区域相比对创新种群的吸引力较弱

生态位适宜度是指一个种群居住地的现实资源位与其最适资源位之间的贴近程度。从生态位适宜度的评价结果来看,京津冀整体的生态位适宜度较低。北京较天津、河北两地优势明显,三地各自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及创新发展需求确定发展规划和定位,选择更适宜自身的创新活动,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严重。虽然政府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整合为协同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其作为区域创新中的重要一方,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均需要以提高生态位适宜度为前提。

综上三节所述,近年来,京津冀形成了以北京为技术研究、天津为产业开发、河北为市场应用的产业生态链条循环雏形,但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来看,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间仍存在差距:第一,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第二,河北较京津的资源占有程度差异较大;第三,生态位宽度不足,生态位适宜度相对较低。


 
 
 上一篇: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
 下一篇:国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案例研究